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復興正體字

一名中國共產黨人大代表提出恢復使用繁體字的建議以來,兩岸三地乃至馬來西亞華社的反響不一,身為一向來堅持使用正體字的臺灣,當然感到無比的自豪,而在中國和馬來西亞則出現了兩把聲音,反對和贊成兼有。反對者的看法是,既然中國政府簡化漢字已久,幾乎所有中國人甚至馬來西亞年輕一代都已習慣簡體字,那又何必再費力費時來個大轉彎呢?

反方固然有道理,贊成的可不是這么想,他們認為正體字的美觀和科學比較適合用在漢字,該中共人大代表說,『愛』字若少了『心』,那就不是『爱』了。此外,漢字乃世上最優美的字體之一,其象形字是世上少數能夠保留至今的『遺產』。不過,簡化得太多,就會失去原有的意義。該代表提出了『識繁』的概念,正好提供了中國人民一個重拾繁體字的機會。而中共政府當年匆匆簡化繁體字,目的在于區分與臺灣國民政府的不同,但如今臺灣政壇經歷政黨輪替後,兩岸關系明顯修好,因此不難理解為何該委員會冒出如此的念頭。

為了推廣正體字,本人宣布,正式在此部落格應用繁體字。無論是從美學或科學的角度看繁體字,它都是最佳表達漢字涵義的字體。

11 comments:

  1. 繁體字- 文化及经典的传承

    ReplyDelete
  2. 未必如你所想,简体字本来就是依据了中国草书及其他各种书法后所提出一种简化了的文字,一则使过去繁臃的字体,看上去简洁明快,也更易于我们的文字走进世界大家族,没必要把自己越打扮越象粉脂化,成为被供在祠堂之上让人敬而远之的牌位。

    不要一味只是想保持某些自以为是的传统,而否决了应该进步的进步。

    简体字的产生也并非你以为的只是为了区分国共两党的区别,简体字的产生是因为为了能够对大陆如此之多的民众进行扫盲提供了便利,其文字的优美与简洁之外丝毫不亚于繁体。

    所以的华裔人士,爱护中华文化的人民,都应该为推进华人文化而努力,不是固守着昨日的祖坟而自鸣得意。

    ReplyDelete
  3. 我是大陆人,我认为那群提出来恢复繁体字的委员们都是喝着普通人的血,脑子里进水的一群家伙。这个世界往往是越没有文化的,越想扮演着有文化的样子,这就是有人能够提出恢复繁体的原因。

    ReplyDelete
  4. "中共政府當年匆匆簡化繁體字,目的在于區分與臺灣國民政府的不同"的说法并不正确,请您再三斟酌.

    刘老

    ReplyDelete
  5. 文字本来就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在变化演化的, 总不能被所谓的"字体的美观和所谓的传统" 束缚而固守着吧? 人总是要进步的, 文字也一样.

    ReplyDelete
  6. 老爸只受过三年教育,但爱书法,超爱[飞]字,时常满纸都是一个字,对他来说这字接近完美无暇,自创了一个笔序,自满的说,这样写[飞]最美。还说这中文字是留给我们子孙最美好的礼物,它可以放进脑袋,没人可以夺走。
    自提倡简体后,在查功课时,如有[飞]这字,他会有感而发的说这单翅如何能飞呢?

    ReplyDelete
  7. 老妈没受过教育,年老后学写字和认字,超爱[飞]字,时常满纸都是一个字,对他来说这字易写易认,常自满的说,这[飞]最好认。还说这简体中文字是留给我们子孙最美好的礼物,它可以很容易放进脑袋,不会忘记。
    自学会简体后,在读到繁体字时,如有[飛]这字,他会有感而发的说这么多笔画如何能认和写呢?

    ReplyDelete
  8. 给kairo的留言:

    西西留预估会有很多人给像上面的留言,要嘛反对,要嘛赞成。可是理由呢?就一个自觉上的喜欢或不喜欢吧了。

    您听说过『文字镜』吗?那是一个日本汉字协会,里头收录了包括金文在内的各种古汉字,并且自编一套国际码。西西留在近十年前参与佛光山大藏经数码化计划时才开始了解这些的。

    其实,繁简之争并不在所谓『美感』的层面,更大程度取决于技术上和文化承传上的课题。在对古文进行数码化时,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是不能根据『现代』写法而一律『规范化』的。每个字都有其在那个时代下所象征的意义,这不是当代人可以随意更动的。中国并不会因为全盘繁体化或简体化而进步,而是在于能够把古籍进行数码化的同时,保持古籍内文字的字形为首要。

    我认为所谓的繁体化,或正体化应该以这个角度来探讨才正确。

    ReplyDelete
  9. 马庆株

      汉字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简化一直是主要倾向,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都有简体字。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殷商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年开始)的甲骨文,距今3259年。此前陶文符号只认出了个别符号,还读不出一句话来,因而还不能证明已经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或者文字。战国和秦汉时期是汉字形体大变动的时代,篆书变为隶书,再到楷书,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由古代篆书到近代汉字隶书的隶变是质的飞跃。东汉后期出现楷书,从此字体才稳定下来,汉字形体是汉朝定型的,一直用到今天,这样我们的文字才称为“汉字”,到现在为止总共使用了约1849年。

      简化的原则是约定俗成。1956年以来正式推行的简体字大多数古已有之,有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刘复和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1930年)、钱玄同的《简体字谱》(1935年)等为证。《简化字总表》第一表350个字、第二表132个字,共482个字。有人考察其中388个字的来源,发现汉代和以前出现的有111个字(占28.61%),三国到唐代出现的有55个字(占14.17%),唐代和以前的合计有166个字(占42.78%),宋代到清代出现的有175个字(占45.1%),清代和以前的合计有341个字(占87.88%),民国时期出现的有46个字(占11.86%),民国和以前的合计有387个字(占99.74%),1949年以后出现的仅有1个字(占0.26%)。
    (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5日第4版

    ReplyDelete

感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