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4, 2008

阿都拉留下的政治遗产


法和廉政的改革并不是首相阿都拉留下的最主要政治遗产,对我而言,他遗留了"马来西亚经济特区"给人民。上台两年后,阿都拉在2006年正式推介"依斯干达经济发展走廊",接着是北部的"北马经济特区",然后是"东海岸发展走廊",最后是沙砂两州的"东马走廊"。阿都拉宣称覆盖全马的经济特区将在2025年来临之前吸资超过兆元,届时这些地区会有卓越的经济增长,随后步入先进国,完成『2020宏愿』(虽然比敦马所设定的日期迟了5年)。

2006年开始,马来西亚的经济随步复苏,经济成长率比2005年更高,国阵政府砸下巨资发展各个经济特区,大兴土木、高楼串起,产业发展商四处兴建有地、无地的产业,商业单位的申请暴增,银行贷款上升幅度渐渐扩大。无论如何,虽然2004年的增长率高达7%,但我们不能把它归功于阿都拉的政策成功,因为阿都拉当时才刚上台不久,很多政策是敦马执政时期定下的,而且普遍上经济表现是在政策施行后的12个月内方显见的,所以2004年的高速成长应该属于敦马的"功劳"。

进入2007年,国内经济正好与"大马旅游年"相逢,旅客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全年更突破2000万人大关,外汇收益达460亿元,旅游业朝气蓬勃。与此同时,服务业随着旅游业起舞,有时还写下超过10%的惊人成长,表现不俗。不过当年的制造业就没那么好过了,一整年死气沉沉,工业发展指数缓慢增长,矿业也如此。这绝对与阿都拉的"亲农舍工"的政策有着深厚的关系。阿都拉一向来重视农业,结果忽视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成,而农业只占据8%而已,那为何阿都拉频频喊出"农业就是生意"的口号呢?

分析显示,阿都拉主要想将资金输往乡下地区,由于乡区人口结构由马来民族主导,资金到他们的手中后,自然能稳住乡村的马来选票,也间接巩固了国阵的政权。阿都拉深深体会到社会的持续进步,愈来愈多的马来同胞从乡镇搬移到城市找吃,他们的思维也会跟着环境的改变而转换,就算年纪较大的巫裔不改变思想,他们也不能担保后代的思维也与前辈相同,这对阿都拉来说太为难了,他要兼顾经济发展及如何控制马来选票不转移,至今他仍然没办法平衡那两头不到岸的焦虑,因此放纵巫统以极端的手法来企图煽动马来选民,如刊登在<<马来前锋报>>的种族主义性文章。

这还叫改革吗?
虽说联邦法院的最好法官全权交由特选委员会成员来遴选,但该法案阐明首相拥有最后的权力来决定谁是主席,这违反了阿都拉欲改革司法的意愿。前面一切近乎完美的法案,到后来却突然冒出了首相权力大于行政的问题,这叫阿都拉如何改革司法?同样的,反贪污委员会的监控权依然落在首相属总监控官的手中,换句话说它并非完全独立运作,这叫廉政?还有,反贪污委员会说明年起将展开私人届的大搜捕行动,揪出在私人企业里贪污的人士,并表示政府部门的反贪污意识已经提高,所以才把重点放在私人界上。这...又是一句官腔,正在助官爷们说话,荒谬!!

执行者的能力与动机
阿都拉肯定来不及执行自己一手促成的司法与廉政改革法案,执行者已尘埃落定,接棒后的纳吉有这个能力去办吗?答案是未定,因为纳吉是一个以"非正统"方法来争取一切的政治家,拖首相权力过大的累,纳吉依旧可以滥用行政权来达到目标(是个棘手危险人物)。有时候他的动机不明,不要期望他能带来另一番的正面改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感谢留言~